面向对象 - 内部类

返回目录

内部类(innerclasses)

    • 内部类的概念:一般情况,把类定义成独立的单元。有些情况下,我们把一个类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定义,称为内部类(innerclasses)。内部类可以使用public、default、protected 、private以及static修饰,而外部顶级类只能使用public和default修饰。
    • 内部类的分类:内部类主要分为成员内部类(非静态内部类、静态内部类)、匿名内部类、局部内部类。
      • 成员内部类:可使用private、default、protected、public任意访问修饰符修饰,类文件名<外部类>$<内部类>.class
      • 非静态内部类:外部类里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和平时使用其他类没什么不同
        • 非静态内部类必须寄存在一个外部类对象里。因此,如果有一个非静态内部类对象那么一定存在对应的外部类对象。非静态内部类对象单独属于外部类的某个对象。
        • 非静态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,但是外部类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内部类成员。
        • 非静态内部类不能有静态方法、静态属性和静态初始化块。
        • 外部类的静态方法、静态代码块不能访问非静态内部类,包括不能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定义变量、创建实例。
        • 成员变量访问要点:内部类里方法的局部变量<变量名>;内部类属性<this.变量名>;外部类属性<外部类名.this.变量名>。
          package me.hzyis.test;
           
          public class Test {
    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      // 创建内部类对象
              Outer.Inner inner = new Outer().new Inner();
              inner.show();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
          class Outer{
            private int age = 10;
            public void testOuter() {
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Outer.testOuter()"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// 非静态内部类,添加修饰符 static 则为静态内部类
            class Inner{
              int age = 20;
              public void show() {
                int age = 30;
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外部类的成员变量age:" + Outer.this.age);
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内部类的成员变量age:" + this.age);
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内部类的局部变量age:" + age);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
      • 静态内部类:使用static修饰。
        • 当一个静态内部类对象存在,并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外部类对象。因此,静态内部类的实例方法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方法。
        • 静态内部类看做外部类的一个静态成员。 因此,外部类的方法中可以通过:“静态内部类.名字”的方式访问静态内部类的静态成员,通过 new 静态内部类()访问静态内部类的实例。

          package me.hzyis.test;
           
          public class Test {
    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      // 创建静态内部类对象
              Outer.Inner inner = new Outer.Inner(); 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
          class Outer{
            static class Inner{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
      • 匿名内部类:适合那种只需要使用一次的类。比如:键盘监听操作等等。
        • 匿名内部类没有访问修饰符。
        • 匿名内部类没有构造方法,因为它连名字都没有那又何来构造方法呢。
          package me.hzyis.test;
           
          public class Test {
    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(AA testa) { //传入接口对象
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##############");
              testa.aa(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      Test.test(new AA() { //匿名内部类
                @Override
                public void aa() {
  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测试匿名内部类");
                };
              }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}
          interface AA{
            void aa();
          }
      • 局部内部类:定义在方法内部的,作用域只限于本方法,称为局部内部类;局部内部类的使用主要是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,想创建一个类来辅助我们的解决方案,到那时又不希望这个类是公共可用的,所以就产生了局部内部类。局部内部类和成员内部类一样被编译,只是它的作用域发生了改变,它只能在该方法中被使用,出了该方法就会失效。
        package me.hzyis.test;
         
        public class Test {
   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      new Test().show();
          }
          public void show() {
            // 局部内部类,作用域仅限于该方法
            class Inner{
              public void fun() {
        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测试局部内部类");
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new Inner().fun();
          }
        }